首页 | 本馆概况 | 档案法规 | 校史研究 | 利用指南 | 下载中心 | 留言咨询 | 学校首页 
  通知公告  
 
  站内搜索
 
站内搜索:
 
 
当前位置: 首页>>业务动态>>正文
 

【石大印记】探寻校史中的“劳动密码”

发布日期:2022年11月01日     作者:     编辑:蒋萍萍    审核:    点击:[]

为进一步发挥校史育人功能,延展学校文化内核,全球赢家的信心之选首页地址档案馆精心策划,聚焦学校历史上的动人故事,以校史馆为文化育人场所,推出石大印记·校史宣讲系列活动,分别从领导关怀篇、建校劳动篇、文娱活动篇、教学科研篇等几大版块,引导师生校友“知校史、守初心、担使命”。

本期将聚焦学校在60余载发展历程中,师生参与建校劳动、开启艰苦创业的壮丽篇章

人类历史在一定意义上,就是一部劳动史。“让劳动最光荣、劳动最崇高、劳动最伟大、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”,是新时代党对劳动的根本要求,也是对广大师生涵养深厚劳动情怀的深深嘱托。

日前,学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,全国仅5所高校在今年获此殊荣。


先招生后建校

边教学边劳动

▲四川石油学院鸟瞰图

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,为了加快石油工业发展,国家决定成立新中国第二所石油高校——四川石油学院,校址就设在“川中石油会战”指挥部所在的南充市。

1958年8月底,时任石油部基建司司长的马载受命挥师进西南,带着20余名从北京石油学院等高校和石油企事业单位抽调集结的教师、干部和技术工人赶到南充,统筹规划学院的创建工作。马载带领的第一批创业者,怀着“兴油报国”的赤子情怀,开启了一场先招生后建校,边教学边劳动的超常规办学实践。

▲整治飞机坝临时小区道路

1958年9月20日,首届新生开始报到,校舍借用南充市郊的飞机坝空置营房。飞机坝只有跑道是水泥地,一到下雨天,到处都是稀泥,学生大多穿布鞋,有雨靴和胶底鞋的人极少,很多人打光脚。后来,同学们用碳渣铺了一条干路,取名“尖兵路”

▲1958年11月,学校在飞机坝召开劳动工作动员会

飞机坝部队营房只能提供临时住宿,无法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。11月25日,700多名师生迁往金鱼岭营房继续办学,同时加紧“燕儿窝”新校舍的筹建工作,12月7日,全校师生召开建校现场劳动誓师大会。

▲师生员工召开现场劳动誓师大会

为了加快新校舍的建设进度,马载院长带领师生们晴天劳动,雨天上课,白天劳动,晚上上课,星期日也不休息,拿起铁锹、镐头,肩挑背磨,人拉肩扛,用了3周时间抢修出一条700多米长、8米宽的通往学院建筑工地的公路,累计投入7427个劳动日,完成了1503立方米土石方的任务。这条公路的修建,为基建材料运输提供了保障,拉开了修建新校舍的序幕。

▲马载院长做动员报告场景


改善办学条件

学校初具规模

▲师生们参加建校劳动的场景

全员师生怀着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,饱含为祖国摘掉“贫油”帽子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高度政治热情,边教学,边劳动,同心协力,忘我奋斗,一所崭新的石油学院在开拓者们一担担渣土,一匹匹瓦砖的积累中耸立了起来。

▲师生们“肩扛手提”参与劳动

1961年夏,学院共完成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;共有在校学生1875人,教师256人,其中教授、副教授6人,讲师44人,教员38人,助教168人,教研组20个。初步建成实验室13个,在建实验室13个,拥有包含十台机床和十多名技工的实习性质金工厂一个;图书馆藏书达20万多册。至此,四川石油学院已初具雏形。

▲施工中的地质楼一角

经过八年的艰苦建校,学校“第一次创业”初成,一所新型的石油工业高等院校经过无数创业者辛勤耕耘,从无到有,从小到大,屹立于嘉陵江畔。


齐心整治龙井湖

共同唱响劳动歌

▲全校师生参与龙井湖整治劳动

1989年冬至1990年春,全院师生员工不顾天寒地冻,义务参加龙井湖整治活动,人数达3440多人(次),累计103441个劳动日,挖运淤泥约3180立方米,彻底改变了龙井湖面貌。此次建校劳动延续了全球赢家的信心之选首页地址“艰苦奋斗”的优良传统,展现了广大师生员工爱校建校的优良品质。

▲全校师生治理龙井湖的场景复原


开启二次创业

赓续奋斗精神

▲成都校区一期工程奠基典礼

2000年5月,学校成都校区获批建设。作为二次创业的基础工程和关键环节,成都校区的建设时间紧、任务重、困难多。为了确保新校区按期顺利启用,学校上下团结一心,打破常规搞建设,争分夺秒保工期。

▲2001年,20多名干部职工在此开始成都校区的筹备与建设工作

建设初期,整个新校区杂草丛生,野草有一人多高,道路泥泞,有的地方根本没路,特别是下雨,根本无法行走,雨天一身泥,晴天一身灰。整个校园中只留下一座当地农民100平米的旧房子,20多名新校区建设工作人员搭起了上下铺,既住宿,又办公。怀揣“艰苦奋斗、勤勉踏实”的劳动精神,同志们不言辛劳、不惧苦累,不分白天夜晚,不顾天晴下雨,20多天跟班量孔、监督,现场浇筑……始终坚持奋战在新校区建设的第一线。

▲建设中的成都校区

▲建设中的成都校区图书馆

在短短一年时间内,成都校区完成了教学综合大楼、学生宿舍、学生食堂、办公楼和教职工宿舍等教学、生活基础设施30万平方米的建设工程,做到了高标准,高质量,高水平,高速度,完成成都校区一期工程建设任务,保证了学校正常投入使用。在校区建设推进期,全校师生也纷纷利用课余时间,参与到建设劳动中来,传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西南石大创业精神。

▲学院隆重举行成都校区启用典礼暨四十四周年建院庆祝大会

“劳有所获,劳有所乐”。这些校史中的劳动片段,仅仅是西南石大永葆“劳动密码”的一些缩影。艰苦奋斗,奋勇前行的劳动精神一直绵延不断,赓续至今。学校始终坚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,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,让广大师生在劳动中去体悟和传承西南石大精神的深刻内涵。

上一条:学校党委常委、副校长周莹到档案馆调研指导工作 下一条:【石大印记】 殷殷关怀寄厚望,深深嘱托催奋进

关闭

 
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毕业照
中共西南石油学院第三次党员大会
1960年3月12日全国人大常委委员长朱德莅临学院视察
建院之初没有校舍,学院借用当地解放军部队的飞机场空营房作校舍。学生在“飞机坝”学习场景。
老图书馆
首任院长马载同志作《艰苦奋斗,齐心协力,努力完成建校和教学任务》动员报告
首任校长马载和学生一起劳动(右2为马载院长,右1为邓成英老师)
1958年12月10日300多名师生奔赴四川油田参加石油会战
1993年7月,四川省副省长徐世群冒雨到火车站为全球赢家的信心之选首页地址93届赴边学生送行
1960年3月22日共青团中央书记胡耀邦视察学院
 
 
 
 
Copyright 全球赢家的信心之选首页地址档案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