师想

您的位置:首页»师想»正文

沈霞:从学生变成一名“老”教师
来源:电信院   作者:沈霞  审核:李涧松  编辑:向发全  日期:2019-12-06  访问:


我来到全球赢家的信心之选首页地址已有15年,从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变成了一名“老”教师,教学中有很多付出,也有很多收获。

刚开始上的是一门电气工程专业课。我认真研读教材,还找了其他参考教材,整个暑假哪都没去,厚厚的教案和讲稿都是手写的。虽然花了一个暑假做准备,但真到上课的那一刻心里依然非常忐忑和紧张,板书写了一板又一板,每次讲完都满头大汗。还好下课后和同学们交流,他们都说能听得明白,即使有不明白的,课后答疑也基本能弄懂。

我想,这样讲也挺不错的。直到后来去听了一位老教师的课,才受到很大触动。他没有完全按照书上的内容来讲,而是加入了很多他自己的理解和实际工程案例,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听着。由此我认识到,上课不能拘泥于教材。于是查资料,找案例,将自己科研工作中的实际案例融入到课堂中,并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教学方法。在这点点滴滴的过程中同学们有了更多的收获,我也在不断进步。

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,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,培养专业技能,更要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,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。有门课是讲能量变换的,其中一部分讲到,把直流电变换成交流电需要用开关器件构成能量变换电路,同学们不仅觉得抽象,也不清楚这些器件、电路和生产、生活有什么关系。于是我以纪录片《辉煌中国》中为高速动车提供能量的逆变器为例,讲到把电能变换成电机需要的交流电,为动车提供动力,所以逆变器至关重要,相当于动车的心脏,但中国以前没有能力制造这些大功率的器件,从国外进口价格非常昂贵,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,中国终于生产出了这些大功率的器件,为中国的动车装上了“中国心脏”。这些实际案例让同学们觉得专业是有用的,认识到了课堂知识和工程实际的联系,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。

教学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,我还在不断探索。(电气信息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研室 沈霞)

推荐